廉洁文化是中国历代政治家、思想家和人民大众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关于反腐倡廉的思想、制度、实践及其所积累的经验。廉洁文化是企业改革发展的“精神指南”和“文化灯塔”,以润物无声成风化人的熏陶,使员工追求更加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廉洁自律的价值观念与行为方式,增强抵制腐败行为的自觉性,进而有效地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断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实现行稳致远。
《一生一事 护佑万家》 诵读者:潘雪昱
发布时间:2021-11-05     作者:

 

1957年临危受命研究脊髓灰质炎(简称"脊灰"),到 2000年世界卫生组织证实中国成为本土无脊灰国家,顾方舟在消灭脊灰的路上艰辛跋涉了40 余年。他把对国家的忠诚、对人民的担当、对家庭的热爱,融进了那颗小小的"糖丸",护佑了几代中国人的生命健康。

顾方舟一生专注一事,让中国儿童乘上了远离脊灰的方舟。他几十年如一日从严治学、修身齐家,无私奉献、以身作则,透射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和良好家风的传承。

"为了千千万万的孩子" 一家人共同担当

1950 年,北京大学医学院医学系,即将毕业的6年制医学生们探讨着未来的职业选择,一位成绩优异的宁波籍年轻小伙子受到了大家的关注。

"小顾啊,你成绩那么好,以后毕业去哪里?"

"我劝你去当外科医生,你手很巧,条件又符合。"

"外科医生好,待遇高又受尊重。"

……

出乎意料的是,这位家境贫苦的年轻人并没有选择待遇更好的外科,而是选择了当时条件较差的苦差事——公共卫生专业。他说,做一名好的公共卫生学家,可以让更多的人远离疾病,拥抱健康。

这位年轻人就是顾方舟。当时的他不会想到,后来的 40 多年人生将会与一种急性传染病——脊髓灰质炎展开激烈搏斗,甚至一度赌上了自己和儿子的性命。

1955年,一种"怪病"席卷江苏南通∶ 全市 1680 人突然瘫痪,其中大多为儿童,并有 466 人死亡。病毒随后蔓延到青岛、上海、南宁等多地,一时间全国多地暴发疫情,引发社会恐慌。这种可怕的疾病就是脊髓灰质炎,俗称"小儿麻痹症"。

1957 年,顾方舟临危受命开始脊髓灰质炎研究工作,他知道,早一天研究出疫苗,就能早一天挽救更多孩子。

顾方舟制订了两步研究计划∶动物实验和临床试验。在动物实验通过后,进入了临床试验阶段。临床试验必须证明疫苗对儿童安全,那么,找谁的孩子试验?谁又愿意让孩子来做试验?

面对未知的风险,顾方舟作出一个惊人的决定∶瞒着妻子,将疫苗给刚满月的儿子顾烈东喝下!而在此之前,他自己也已经"以身试药",喝下了一小瓶疫苗溶液。

"豁出去了,总要有人来试验。谁家的孩子不是孩子?拿别人的孩子做试验,我做不到。"顾方舟坦率地说。

身为病毒学专家的妻子李以莞,在得知丈夫的决定后也并未怪罪他,她理解丈夫的事业,更理解他这个人。

"因为我也是做这项工作的,这是疫苗通过国家检定必经的个阶段,我们自己的孩子不去服疫苗,怎么能让别人的孩子来服疫苗呢?"李以莞说。

顺利通过疫苗试验的顾烈东,如今提起"以身试药"这个惊心动魄的"生命冒险",依然有点后怕。但父母的无私也深深感动着他,他说∶"消灭脊髓灰质炎是父亲毕生的心愿,尽管作为他的子女,我们没有继承他的衣钵,但我很高兴当初能以这样一种方式参与到实验中。"

"为了千千万万的孩子"",顾方舟以最朴素的信念打动了全家,争取到了全家的支持。为早日战胜脊髓灰质炎,在"以身试药""以子试药"成功后,顾方舟又从北京举家搬迁到大山深处的昆明花红洞。原来,脊灰活疫苗研制成功后,虽然很快遏制住了疫情蔓延的态势,却又面临疫苗生产问题。中国医学科学院在云南昆明筹建了医学生物学研究所,作为脊灰疫苗生产基地。顾方舟再次受命,总体负责疫苗的生产。

    于是,1964 年,在顾方舟的带领下,一家四口从北京出发,坐火车到贵阳再转坐汽车到达昆明,从此开始了长达7年的艰苦生活。随着顾方舟的到来,医学生物学研究所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一批批质量良好的脊灰活疫苗被生产出来运往全国,伴随着防疫举措的发展,脊髓灰质炎在我国逐渐销声匿迹。

"人民科学家,这里的'人民'两个字寓意真好,他一辈子心里想的就是要为国、为民做点有意义的事情,要是知道了这个称号定会感到宽慰。"2019 年9月 29 日,李以莞受邀代表顾方舟参加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仪式时,深有感慨地说

以身作则 激励后人自立自强

顾方舟总是谦逊地说∶我一生只做了一件事,就是做了一颗小小的"糖丸"。

但实际上,在中国控制和消灭脊髓灰质炎之后,顾方舟的脚步并没有停下,此后多年,我国公共卫生事业的一项项成果背后都少不了他的身影。

他致力于推动乙型肝炎疫苗纳入儿童免疫接种的国家计划,推动我国乙型肝炎奇迹般地下降。

不止如此,在担任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院校长等职务时,顾方舟还积极推动院校的科学研究和教育事业等工作。

"其实小时候跟他待在一起的时间挺少的。"忙,是女儿顾晓曼对父亲顾方舟最深刻的记忆,小时候晚上睡觉时,父亲还在工作,第二天早上醒来时,父亲又已经出门了。

    长子顾烈东回想儿时,最多的记忆就是父母工作到深夜,"母亲也是学病毒的,他们都在无菌室里,一进一出手续非常复杂,所以他们一进去就很难出来"。

当时,晚上照顾弟弟顾烈南睡觉的责任,落在顾烈东身上。有一次,食堂放映顾烈东最喜欢的电影,他早早哄弟弟睡觉之后,就偷偷出去看电影了。结果演到一半,广播突然喊∶"顾烈东,请来大门口一趟。"原来是弟弟醒了,一看父母和哥哥不在身边,就来大门口找他们了。顾烈东这才意识到,已经入夜了,父母还在实验室里辛勤工作。

"爸爸的工作很忙,写字条、写信是我们家主要的沟通方式,成了一种习惯。"顾晓曼说。字条书信的内容一般是关心日常生活、学业,也有对子女做人做事的谆谆教诲。

"他每隔大约一周时间就会给 3 个孩子开会,每个孩子犯了什么错都要解释清楚,别的孩子一起听着。"顾烈东回忆,住在东交民巷的时候,家里有个大方桌,父亲时常给孩子们开家长会,"要我们反思学习上的不足、品行上的不足。"

在顾方舟的心里,对子女有个很大的遗憾,就是他们没有受到良好的系统教育。因为当年在昆明建设研究所,他义无反顾地带着妻子、孩子以及母亲从北京迁往大山深处。山上没有学校,子女们无法入学,科研人员不得不一边做研究,一边自己建学校。加上特殊历史时期的影响,那一批孩子的教育被耽误了。

但深受母亲影响的顾方舟明白,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都以父母作为自己的榜样,爸爸怎么说的,妈妈怎么说的,父母以身作则孩子会看在眼里。在《一生一事∶顾方舟口述史》中,他阐述了自已的教育理念∶要注重培养孩子大公无私、乐于奉献的品德,教育引导孩子知道做事情要靠自己努力,要独立自主。

"送你八个大字∶忠、孝、仁、爱、信、义、和、平。爸实践了一辈子,但也没有作好。望你牢记这八个大字,深入理解这八个字的含意,努力实践这八个字,使自己成为一个忠于国家、孝顺父母、仁爱众人、讲求信义和平的君子。我们共勉吧。"这是顾方舟 80 寿辰时,在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的画册《使命与奉献》扉页上为女儿顾晓曼写的一段话。在 2019 年1月顾方舟逝世后,顾晓曼再拿出来翻看,一字一句读下来,不禁潸然泪下。

在顾晓曼看来,父亲一生低调、谦和、务实,不追名逐利。他对国家忠诚,对事业执着,为人朴实,他的品格是留给家人最宝贵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