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洁文化是中国历代政治家、思想家和人民大众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关于反腐倡廉的思想、制度、实践及其所积累的经验。廉洁文化是企业改革发展的“精神指南”和“文化灯塔”,以润物无声成风化人的熏陶,使员工追求更加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廉洁自律的价值观念与行为方式,增强抵制腐败行为的自觉性,进而有效地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断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实现行稳致远。
良好家风助我成长
发布时间:2021-11-11     作者:任美霞

近日,读了《习近平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论述摘编》一书,使我感受颇深。一个人成为什么样的人和他的家庭,和他的家风息息相关。每个家庭的家风蕴含在父母的谆谆教诲里,体现在日常的一举一动中,蕴藏在我们每个人的内心深处。它是一种无声的力量,是一种无言的教育,是一种精神的传承,潜移默化地让中华民族许多美德代代相传,延续至今。

家庭是人们开启幸福生活、放飞人生梦想的起点。关于过去,零零星星的往事更多是从父母的口中知晓。父亲家里比较清贫,父亲和母亲结婚后,只能凭自己的辛苦与勤劳维持家庭,为了给母亲最好的生活,父亲就开始做木匠,背着工具,走几十里路到邻村做工,他什么木匠活都干,而且干得绝对叫你赞不绝口。家里的衣柜、橱柜、门等都是父亲一点一滴辛苦雕刻出来的,耕田用的犁和耙,运庄稼肥料的农船,几乎都是出自他之手,无论式样还是牢靠程度都是一流,特别适合用。村里谁家建房了,也会叫上他,似乎用了他做的梁和柱,住着才舒服放心。孩子要结婚了,都会叫上他打家具,床、柜子、大桌子、小桌子、大椅子、小椅子、大板凳、小板凳什么都有,想得比主人还要周到。那些床上、柜子上、挑台上、梳妆台上、椅子上都有精美的雕刻,龙凤呈祥等图案栩栩如生,令人赞不绝口。亲戚朋友看到了那些做工讲究的家具都会询问一下是谁的手艺,都会伸出大拇指夸奖一番。

除了木匠活,父亲还修理钢精锅,给邻居换个底子,也让他们十分满意,经济方便。有空了,还帮着邻居们修雨衣,修靴子,修凉鞋。有的人家斧头钝了,叫他磨一下,他会说:"你忙放在这里,过一会来拿。"大家越发觉得蹊跷,父亲什么都会,什么都精,而且服务态度还十分的好,从来没有与谁脸红脖子粗的争吵过。

看着干活全身湿透的父亲,母亲很是心疼,但父亲却干劲十足:“从小,我父亲就告诉我只要诚实做人,踏实做事,一家人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慢慢干,总能过上好日子。”在家里最困难的时候,哪怕把口粮省给妻儿,他饿着肚子干活,也从来不占其他人一分钱便宜,靠着自己的双手,把我们抚养成人。

在父亲心中种下的诚信踏实的种子伴随着他慢慢长大,从木匠、维修工后,父亲转行做了生意,开小卖部、卖饭、卖衣服、摆地摊什么都干,直到现在的粮油店。他一直坚守着薄利多销、诚实守信的原则,40多年来,从未跟顾客起过一次矛盾纠纷,生意面积由原来的10平方米到现在的200平方米,虽然镇上的开了好几家同样的店铺,但当地及附近村民还是喜欢去父亲的店里买东西,“买了几十年了,就图一个踏实,放心。”村里人说。

父亲是个坚强、乐观的人,父亲淡泊、平凡且清苦,即使父亲受过很多的磨难,我一直读不懂父亲的这份坚强源自何处,直到现在。在家里大多数时间父亲是沉默随和的。没有长辈的架子,没有条条框框的约束,训斥责骂更是从未有过,对我们更多的是宽厚慈爱。奇怪的是,当我们走进父亲时,也会不自觉地板正起来,现在想来,多半是父亲的言行举止在不经意间对我们产生了耳濡目染的影响吧,他的精神财富足以让我们受益终身。

我亲眼见证了父母靠勤劳的双手创造出的美好生活,父母从来不跟我们讲大道理,但从他们身上,我们学到了只要踏实肯干,就能创造美好生活的道理。如今我参加工作已近十年,在这段说长不长、说短不短的时间里,我经历过背井离乡的孤独心酸,体会过工作应接不暇的烦躁焦虑,感受过迷茫无奈,但我始终保持着乐观和坚韧,在反复打磨和不断学习积累的路上,从容地应对工作和生活上的各种困难,竭尽所能地做好每一件事。

家风如春雨,润物细无声。回忆过去的点点滴滴,有循循善诱的说教;有以身作则的示范;有严厉的鞭策和督促,一件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平凡却温暖有力量。南宋诗人张道洽有诗云:“清白家风不染尘,冰霜气骨玉精神。”我想我家的家风并非条条框框的家训、家规,而是潜移默化的言传身教,是行走世间的底气,是立世做人的风范。对我而言,传承家风就是在日常的生活交往中,保持善良宽厚,常怀感恩之心,并时常力所能及地施以援手。我将继续在平凡的岗位上、在日复一日的工作中,兢兢业业干好本职工作,用实际行动弘扬清风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