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第二届中国西部半导体及集成电路产业博览会在西安举办。此次活动通过为产业链搭建交流合作平台,深入推进电子信息、集成电路产业链补链强链延链工程,有助于促进行业产业集群做大做强。半导体是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陕西半导体产业从2010年开始飞速发展,现在已经拥有1800多亿元的产业规模。目前全省共有半导体企业、科研院所及相关机构270余家,从业人员约6万人,形成了从半导体设备和材料的研制与生产,到集成电路设计、制造、封装测试及系统应用较为完整的产业链。
“我们计划通过省、市、区三级政府联动推动产业发展,争取在明年能够达到2000亿的产业规模。”陕西省半导体行业协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何晓宁表示,“产业发展离不开税收政策的支持。从‘五免五减半’到现在的‘十免’等一系列税收优惠政策的落地,让企业始终能够‘轻装上阵’,实实在在促进了行业发展。” 陕西电子信息集团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LED半导体照明研发生产和销售的企业。近年来,随着城市照明设施智能化的普及,LED型动态控制式照明技术逐步取代了传统高压钠灯照明。公司依托西安交通大学等高等院校的技术支撑,不断对产品进行创新升级,使其产品不仅广泛应用于国内LED照明领域,还远销海外市场。 2023年,我国延续和优化实施部分阶段性税费优惠政策至2027年底。其中,将符合条件行业企业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比例由75%提高至100%的政策,作为制度性安排长期实施。对此,陕西电子信息集团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总会计师张萍表示,“对于半导体产业而言,创新最为关键,研发资金必须要能跟上。‘税务管家’用大数据为我们‘体检’,排查税收风险隐患,及时推送最新税费优惠政策,‘面对面’辅导申报,实实在在‘推’了我们一把。” 据了解,作为陕西省级重点产业链,2023年,半导体及集成电路产业链规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值903.83亿元,累计培育链上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4户、“专精特新”企业17户、瞪羚企业24户,产业链发展呈现向上向好态势。 随着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近年来,三星、美光、华为、中兴等国内外龙头企业纷纷在西安落户。西安高新区作为半导体产业集聚地,占据了陕西半导体企业数量的80%,产值的90%,产业规模位列全国第四。 面对半导体产业的加速崛起,西安市税务部门围绕全市19条重点产业链,通过将税收政策、服务举措进行融合串联,量身定制“一企一策”礼包,将税务“服务链”嵌入重点“产业链”,积极联动科技、工信、商务等有关部门,将支持创新和产业链发展的资金链、人才链等要素有机链接、深度融合,着力打造“税链”服务新机制新模式,成为了半导体企业发展的“同路人”。 2023年底,西安市税务局邀请25家半导体行业企业、科研院所代表,在高新区举办了“促进半导体企业高质量发展”供需对接活动,进一步推动产业技术创新,促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携手共进。 “税务部门推行‘税链长’的做法十分契合企业需求,不仅通过链式服务为我们享受优惠政策、防范税收风险提供了全面的帮扶,还经常开展这样的对接活动,增进了链主企业、链上企业之间的信息互通与产业融通。”西安卫光科技有限公司总会计师李萧勇说道。 “十四五”期间,陕西将打造国内领先的集成电路设计业强省和国家重要的半导体及集成电路产业基地,并围绕集成电路及半导体产业链补链、强链、延链的发展思路,支撑制造强省、网络强省、数字经济强省建设。 陕西省税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以全国第33个税收宣传月为契机,紧跟行业发展步伐,组织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税收宣传,落实落细税费优惠政策,以政策效能推动科技创新、以科技创新赋能产业创新,为半导体行业的产业化、集群化发展贡献税务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