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希望陕西广大干部群众只争朝夕、真抓实干,在新时代各项工作中取得新气象新作为。我们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着力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自觉用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突出创新驱动这个第一动力。陕西是科教大省,是我国重要的国防科技工业基地,创新综合实力雄厚。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一是坚持以深化创新型省份建设为统领,以西安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为牵引,以推动创新资源开放互享为突破口,深化军民、部省、央地融合,促进创新优势向发展优势转化。创新与在陕部属高校、科研院所合作模式,全面提高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等新支柱产业的创新供给能力。二是加强原始创新,强化“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进产业技术创新,在能源化工、装备制造、高新技术等领域实施一批重大科技专项、培育重点产业创新链。三是着力优化创新环境。全面落实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陕九条”等创新政策。重点是提高科技人员职务科技成果转化收益比例,鼓励科技成果就地转移转化,让创新的源泉充分涌流。
用好改革开放这个关键一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围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突出基础性、根本性、全局性的重大改革举措,打造内陆改革开放高地”。面对这一要求,需要有紧迫感和危机感。一是大力发展枢纽经济、门户经济、流动经济,加强铁路、公路、航空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构建陆空互动、多式联运的现代交通体系,抓好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建设,构筑内陆地区效率高、成本低、服务优的国际贸易通道。二是发挥好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先行示范作用,打造“一带一路”交通商贸物流、国际产能合作、科技教育、国际文化旅游和丝绸之路金融“五大中心”,持续增强辐射集散功能,推动各类资源要素合理流动、高效聚集。三是打造营商环境新高地。要打造内陆改革开放高地,就要推深做实“放管服”改革,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以增强陕西在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扩大对外开放的吸引力、创造力和竞争力。
扛起生态环保这个重大责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陕西生态环境保护,不仅关系自身发展质量和可持续发展,而且关系全国生态环境大局”。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一是当好秦岭生态卫士。深刻汲取秦岭违建事件教训,落实好《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守护好中央水塔和中华民族祖脉,还秦岭以宁静、和谐、美丽。二是牢固树立“两山”理念,围绕“山青、水净、坡绿”的目标推进生态环境保护,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调整区域产业布局,发展清洁生产,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三是保护好黄河母亲河,推动黄河流域从过度干预、过度利用向自然修复、休养生息转变。加大白于山区生态脆弱区、渭北旱塬水土流失严重区等生态修复力度,加强以引汉济渭等为重点的重大生态工程建设,改善流域生态环境质量。同时综合推进城乡环境整治,让三秦大地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
夯实民生保障这个执政基础。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一是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陕西围绕剩余18.34万贫困人口精准施策,全面开展“三排查三清零”工作,补齐“三保障”和饮水安全短板,健全完善多元就业扶贫格局,确保贫困群众持续稳定增收。推广“扶志六法”,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健全巩固脱贫防返贫长效机制,防止各种外因导致的返贫。二是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特别是要以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城镇困难人员为重点,加强政府公共就业服务,形成政府激励创业、社会支持创业、劳动者勇于创业的新机制。三是健全以保障基本生活为主的社会保障制度,做到保基本、兜底线。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省人民。
坚持从严治党这个根本保证。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把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落实到党的建设全过程”。在奋力谱写陕西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的征程中,一是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旗帜鲜明讲政治,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切实把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落实到行动上。二是大力弘扬延安精神。领导干部要把从延安精神中汲取信仰的力量、查找党性的差距、校准前进的方向当成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工作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三是以“实”为基改进作风。领导干部要把“实”作为一种品质去追求、作为一种境界去修养、作为一种责任去承担,下足“实”字绣花功,实实在在干事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