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部门公开 >> 行政 >> 物资管理部

总计3108份;点击237721次

  • 物资管理部:675份
  • 财务资产部:275份
  • 物资采购部:719份
  • 党群工作部:416份
  • 市场营销部:458份
  • 综合管理部:524份
  • 其他部门:41份
发布单位: 物资管理部      发布者:     时间:2021-09-27     点击:72次
科技引领高质量发展——陕西煤业化工集团科技创新发展纪实(三)

打造科技创新协同发展新格局

研究院在以自主创新研发为牵引的基础上,也在借力发展中找到契合点,充分依托社会科技资源,实现了自主开发、合作开发、委托开发并行发展。

研究院在科研项目的前端论证和优选阶段,按照“价值引领、创新为基、掌控核心、开放配套”的实施原则,立项必须具备的条件:颠覆性技术,知识产权清晰,预期产业化后投资收益率高,技术具有充足延伸和拓展空间,市场容量大。这也正是科研项目在高风险、高投入的同时,也能实现高回报、高收益的重要原因。

截至目前,陕煤集团共投入科研资金350多亿元,仅研究院就开展重点科研项目200多项,引进院士6人、千人计划3人、硕博士专业研发人员400余人,极大地促进科研实力整体跃升。

按照“国有体制、市场机制、世界水平”原则,陕煤集团聚焦关键核心技术创新,在西安总院基础上,成立上海、深圳研究院,谋划北京研究院和日本、欧洲分支机构,基本形成“东西南北协同,辐射国际海外”的科研布局,同时构建了从实验室到产业化全流程的七大基地平台,打造科技创新协同发展新格局。

科技赋能 让绿色成为最美底色

初秋时节,在距离神木市50km,位于孙家岔镇柠条塔村的国家级绿色矿山陕北矿业柠条塔矿业公司,映入眼帘的是矿区和道路两边被绿色植被包裹,绿树成荫、瓜果飘香……

这样的景象来之不易。近年来,针对煤炭开采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问题,陕煤集团启动了“陕北煤矿区水资源保护与利用及生态重建技术研究与示范”科研项目,在陕北矿业各矿井相继实施。

负责给柠条塔矿业公司采煤沉陷区树苗浇水的柠条塔村村民武玉雄说:“现在山上的沟壑被填平了,种植的经济林,把曾经的荒山坡变成了‘聚宝盆’,山头也更绿了。我们不仅能享受土地流转费,还能就近上班,多好的事啊!”

“十三五”以来,坚持“治改双驱,减排增绿”工作思路,煤、化、钢、电等产业清洁生产体系建设持续推进,新能源产业取得规模性突破,火电产业全部实现超低排放改造。地面瓦斯抽采累计近1亿立方,发电8.3亿度,商业化销售1850万立方。目前,煤炭板块已建成18家绿色矿山,入库率达到50%,化工板块所属陕化、北元等7家单位已通过ISO14001体系认证,大部分企业尾气已经实现了超低排放。实业集团经营管理的10个国有林场,形成森林蓄积量105万立方米,总碳储量55万吨,并以每年4%的速度稳步增长。

这在当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背景下,实属不易。

据悉,陕煤集团同时涉及煤炭和钢铁去产能。而2015年,正值钢价低迷的时候,别的厂家都在四处想办法跑销售,而陕煤在企业经营最困难的时候,投资23亿元进行环保设施改造。

当时的陕钢集团已连续亏损4年。对于一个濒临破产的企业,如此巨额的资金,投,还是不投?

陕煤集团领导班子反复研讨,陕煤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杨照乾始终坚持社会责任和环保责任大于经济利益,主张坚定不移地投资,并强调环保改造不能有欠账。

数据显示,近年来,陕煤集团对陕钢在节能、环保、生态修复等方面累计投入40多亿元,绿化面积达到184公顷。建成100多个技术先进的节能环保项目,厂区实现“四季常绿、季季有花、成林成带”。

持之以恒的生态建设,实现了经济效益、环保效益、社会效益“三赢”的绿色生态格局。

钢铁市场形势一有好转,陕钢集团便得以满负荷生产,打破了持续6年亏损的局面,2017年实现利润18亿元,2020年行业竞争力排名A级(特强),入选国企改革“双百行动”,实现成功了逆袭。在近期世界钢铁协会发布的《世界钢铁统计数据2021》上,陕钢集团以粗钢产量1318万吨跃居世界钢铁业第31位,“十三五”期间排名提升18个位次。陕钢集团龙钢公司和汉钢公司还分别取得了国家3A级工业旅游景区授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