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自己有严格要求,对生活工作愿意付出不懈的努力,这些都是我们提倡的美好品质。但是,为实现目标、理想,不能以牺牲身心健康为代价,否则这样的努力没有可持续性。很多人在往前冲的时候,往往忽略照顾自己。当压力、疲惫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衍生出一系列身心问题。如果出现以下表现,说明你把自己逼得太紧了。
经常失眠、觉得累或生病。如果晚上睡不着、早上很早醒,又或是睡醒后还是感觉整个人很疲惫,这可能是身体在告诉我们:你的压力超标了。长时间处在压力之下,人会变得虚弱,除了疲惫,还容易生病。如果长期处于过度的压力之中,免疫系统会出现功能紊乱,抵抗力下降。如果出现了上述症状,除及时到医院就诊外,也要停下来审视一下是不是自己正在经受过大的压力。
要求每天都有进步。“每天都比昨天的自己进步一点”是一句很有诱惑力的口号,但这句“积极”口号是不切实际的。人的进步不是直线发展,能做到螺旋式上升就很了不起了。举个例子,你要求自己每天跑步都要多跑一百米,虽然每天是“进步一点点”,可3个月后就要多跑九公里,这明显大大超出你能承受的运动量。实际上,能每个月平均多跑三四百米就很好了,不必具体到每天,去计较跑多了还是跑少了。
过度反思自己的错误。当我们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积极改正时,人就会成长。但“审判”自己不能过度,沉浸于自我批判不仅影响正常学习和工作,还会造成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事实上,对于错误反思的重点并不是告诉自己“我很差劲”“我很丢人”,而是从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落实到行动上去改变。但这些改变也需要时间,并非一蹴而就。所以,给自己一些改善的空间,不奢求马上改正,或者以后永远不犯错,这过于理想化了。
把所有事都和自己扯上关系。我们身边每天都会发生许多事,原因不一定都和自己相关。但有不少人爱把所有“不妥”都和自己联系起来:会议上同事迟到,都怪我没有在开会前再次提醒;朋友对我冷淡,一定是因为我做错了什么;这顿饭大家没有尽兴,都是我照顾得不好……事实上,所有事情发生的原因错综复杂,同事迟到可能和他不良的时间观念有关;朋友冷淡可能是因为遇到了糟心事;聚餐不够热闹可能是大家都不太熟。如果你习惯性地从自己身上找原因,一定要问自己:我是不是对自己过于苛刻?
过分关注外界批评。别人的意见会给我们提供不一样的视角去看问题,但他们的意见并不永远是对的,需要甄别。如果你不能客观看待外界批评,那就是在逼着自己去迎合别人。久而久之,你会变得对批评非常敏感,做很多无用功去避免被批评;或是全盘接受反对意见,失去了自己的想法和主张,也失去了自信。
为了身心健康,我们要时常觉察和反思是否对自己步步紧逼,也要时常修炼一些洒脱和豁达。首先要放眼全局,不必过于纠结生活中的小事,比如可以选择性忽略工作中一些无伤大雅的小失误、在大家面前的尴尬瞬间或是无心说出的一些傻话,不要让这些小细节累积成每日的懊恼。其次要对生活抱有积极的态度,多关注身边发生的好事;多在失败中看见自己做得好的地方;评价自己时,优的劣的都要提到,并把它们记录下来。建议多活动身体、多去交友,把身体和心胸都打开,慢慢你会发现,虽然生活仍充满压力,但选择放松和放下可以更坦然地面对生活的风浪。(来源:生命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