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于斗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宝贵品质和精神基因,也是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求存图强、建功立业、创造奇迹的制胜法宝和精神财富。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坚持敢于斗争”是百年来党领导人民在伟大奋斗中所积累的宝贵历史经验之一。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全党同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新时代新征程,战胜一切风险挑战,要求我们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把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建党百年来,党和人民所取得的辉煌成就、所创造的人间奇迹,从来都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别人恩赐的,而是在斗争中实现的。中国共产党是在许多伟大斗争中诞生、成长和壮大的政党,不论是从幼年到成熟、从弱小到强大的自我发展,还是由挫折到成功、由危难到辉煌的自我成就,无一不是我们党拼搏奋斗的结果。经过百年斗争淬炼和奋斗洗礼,敢于斗争已经成为党的内在精神品格,成为支撑我们党战胜强大敌人、跨越艰险道路、应对严峻挑战的强大精神力量。
敢于斗争是支撑党在内忧外患中诞生的强大力量。中国共产党是在中华民族内忧外患、社会危机空前深重,需要进行伟大斗争的历史背景下诞生的,也是在无数仁人志士为挽救国家于危亡、拯救人民于水火而进行伟大斗争的历史潮流中建立的。作为具有科学理论指导和坚定理想信念的马克思主义先进政党,我们党一经诞生就为谋求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而不懈斗争。中国共产党正是凭借伟大的斗争精神在艰难的岁月中前仆后继、浴血奋战,最终带领中国人民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胜利,建立了新中国,开启了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新纪元。
敢于斗争是支撑党在历经磨难中成长的强大力量。新中国成立后,在当时极端艰苦的条件下,为建设好一个新世界,我们党坚持将斗争贯穿于实现巩固新生人民政权、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主要任务的全过程,团结带领人民自力更生、发愤图强、艰苦创业,在新中国百废待兴的“一张白纸”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壮阔大潮中,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靠着大胆闯、大胆试,艰苦奋斗、锐意进取,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使人民生活实现了从贫困到小康的跨越式变化。无论前方有多少磨难,我们党都绝不畏惧、绝不退缩,毅然决然与其开展坚决斗争,不怕牺牲、百折不挠,始终以坚毅的斗争意志在挫折中奋起,在不断历练中逐渐成长、走向成熟。
敢于斗争是支撑党在攻坚克难中不断壮大的强大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国际国内形势发生深刻复杂变化,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面临新的挑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两个大局”,团结带领人民顽强拼搏、披荆斩棘,以大无畏气魄进行了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最终取得了脱贫攻坚的全面胜利,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成功开启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进入新时代,面对改革发展的一系列困难和任务,我们党一心为人民、为国家、为民族,坚守初心、践行使命,始终以充沛顽强的斗争精神奋起勃发、攻克万难,锻造了更强劲的战斗力和更顽强的生命力。
党的伟大奋斗历程昭示我们,任何成功和成就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一劳永逸的,必然面临无数难以预料的困难和风险。当前,战胜前进道路上的风险挑战,要求我们必须持续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以斗志昂扬的精神风貌和坚忍不拔的顽强意志闯关破障、毅然前行。
把握新时代伟大斗争的历史特点,知己知彼、敢于斗争。新时代的伟大斗争不是轻松的而是艰巨的,不是短期的而是长期的。发扬斗争精神解决矛盾问题,首先应抓住斗争特点、关键点和切入点,了解斗争形势,掌握斗争规律,不打无准备之战,做到知己知彼,方能在大风大浪中把牢方向、迎风破浪、百战不殆。
善于斗争,抓住和用好历史机遇,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发扬敢于斗争精神,并不是盲目斗争,而是要讲求斗争方法。要居安思危,提升见微知著的能力,提高化险为夷的水平,随时做好进行伟大斗争的准备。与此同时,在原则问题上要寸步不让,在策略问题上灵活机动,努力探求丰富多样、管用有效的斗争方法,不断练就应对挑战的实招硬招。
以斗争精神凝聚起全党全国人民的意志,团结斗争力量。人民是力量之源、胜利之本,人民的全力支持是我们不惧风雨和挑战的根本力量和最大底气。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代中国正在经历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矛盾风险挑战之多、治国理政考验之大都前所未有,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刻变化前所未有,提出了大量亟待回答的理论和实践课题。”党的二十大报告将“坚持发扬斗争精神”作为前进道路上必须牢牢把握的重大原则之一,要求增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志气、骨气、底气,不信邪、不怕鬼、不怕压,“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我们必须把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历史经验继承好、发扬好,汇聚起共同斗争的强大合力,一定能够战胜斗争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依靠敢于斗争精神赢取更加光明的未来,在民族复兴长卷上写下新的灿烂诗篇。(作者:徐俊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