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部门公开 >> 行政 >> 市场营销部

总计3026份;点击99988次

  • 物资管理部:633份
  • 财务资产部:275份
  • 物资采购部:679份
  • 党群工作部:416份
  • 市场营销部:458份
  • 综合管理部:524份
  • 其他部门:41份
// this.scrollBoxHeight = this.scrollBox.clientHeight; //类的调用方法,可多个
发布单位: 市场营销部      发布者:     时间:2021-02-20     点击:33次
【年•记忆】压岁钱

过年的很多习俗被逐渐淡化遗忘,压岁钱这一习俗却从古至今一直沿袭传承下来。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给孩子的压岁钱最初的含义是“压祟钱”,代表着长辈对晚辈的美好祝福,也是长辈送给孩子的护身符,保佑孩子在新的一年里健康平安;给老人的才是“压岁钱”,意在期盼并祝福老人长寿安康。

最早的“压祟钱”出现于汉代,那时压祟钱也叫压胜钱。压胜钱钱币一般正面铸有“千秋万岁”“天下太平”“去殃除凶”等吉祥语;背面铸有龙凤、龟蛇、双鱼、斗剑、星斗等吉兽或有避邪作用的图案。这种是为方便佩带玩赏而专铸成钱币形状的避邪品,不能用于市面流通。

宋元以后,很多习俗发生了变化,因“岁”与“祟”谐音,“压祟钱”也逐渐演变为“压岁钱”。意在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

明清时期的压岁钱大多是以红绳串着赐给孩子,“以彩绳穿钱编为龙形,谓之压岁钱。”因而一些地方又把给孩子压岁钱叫“串钱”;辛亥革命以后,才开始用现钞作为压岁钱,以红纸袋包起来,称为“红包”。

现在人们给孩子发压岁钱一般都是百元起步,孩子们的压岁钱多是以成百上千来计算的。

相比之下,三十多年前的我们,每年压岁钱能挣到十几块的孩子都不多,却个个乐得屁颠屁颠的……

吃完年夜饭,看着春晚守岁的时候,孩子们便时不时地偷瞟一眼说话的大人们,希望他们不要只顾着说话,忘了发压岁钱这个重要环节。

大人们其实也是故意逗孩子们,看到孩子们实在急不可耐之时,就从兜里拿出一沓崭新的钱币,那时的压岁钱大都是一毛钱面额的,也有两毛、五毛的,一块钱已经是相当多了。

过年时,即便家里经济状况再差的人家,也必会给来拜年的孩子们发压岁钱,虽然差别也就仅仅几毛钱,可在那时一毛钱的价值可是比现在的十块钱还要高一些呢。那时过年走亲戚,县城附近的都是步行,稍远一些的骑自行车,真是又冷又累,可孩子们却是脚最勤、最积极的,最大的诱因自然就是压岁钱了。

一位农村出来的挚友聊起儿时他第一张五元面值的压岁钱是一位远房表叔给的,因而每年他最盼望去这位表叔家拜年,哪怕天再冷、路再远也无惧不缩。

这样的心境,那个年代所有孩子都有过。

我们家发压岁钱的原则是:年纪小点的发十张、二十张崭新的一毛钱已经算多的了;已经上学的,会发五张以上一元面值的钱币;当时对数字一点儿都不敏感的我还傻乎乎的因为自己比他们的张数多、看着厚而沾沾自喜。

那时孩子多且整体社会经济状况低落,因而亲戚间发压岁钱一般都是给年龄最小的,大一些的孩子自然就吃亏一些。

现在想起,依然甜蜜如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