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部门公开 >> 行政 >> 物资采购部

总计3108份;点击236419次

  • 物资管理部:675份
  • 财务资产部:275份
  • 物资采购部:719份
  • 党群工作部:416份
  • 市场营销部:458份
  • 综合管理部:524份
  • 其他部门:41份
发布单位: 物资采购部      发布者:     时间:2025-02-25     点击:41次
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

任何一个大国的发展进程,既是经济总量、军事力量等硬实力提高的进程,也是价值观念、思想文化等软实力提高的进程。文化软实力集中体现了一个国家基于文化而具有的凝聚力和生命力,以及由此产生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不仅关系我国在世界文化格局中的定位,而且关系我国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

新征程上,我们要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不断提高国际传播影响力、中华文化感召力、中国形象亲和力、中国话语说服力、国际舆论引导力。

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要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核心思想资源,把传播好、宣介好这一思想作为首要任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也是我们文化主体性的最有力体现。学深悟透这一思想的精髓要义,对于我们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具有重要意义。要加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外宣介,健全工作体系和长效机制,引导国际社会更好地了解我们的发展理念、发展道路、发展成就,彰显中国理论和中国实践的世界意义。要积极主动讲好中国故事,用国际社会听得懂的话语讲好中国故事,讲好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团结带领下与世界人民一道建设美好世界的努力,拉紧中国人民与各国人民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的精神纽带。

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也是党执政最深厚的根基。以人民为中心是我们党的根本立场,也是我们推进理论创新必须始终站稳的立场。实践出真知,群众出智慧,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人民群众的主体性,集中表现在人民群众具有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人民群众既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也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并非凭空而来,而是来自实践,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民族性、人民性。我们要构建的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说到底就是中国人民的话语、中国人民的叙事体系。改革开放中许许多多的经验,都是由群众在实践中创造出来的,是群众发明的。成千上万中国人靠勤劳双手、创新智慧、创业勇气成就属于自己的人生精彩,这其中有许多生动感人的中国故事。这些中国故事体现中国精神、传递全人类共同价值,是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的源头活水。历史充分证明,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民在打江山、守江山的历史伟业中创造了丰富的经验,为理论创新提供了丰厚的滋养。“能用众力,则无敌于天下矣;能用众智,则无畏于圣人矣”“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人民群众鲜活的实践和首创精神永远是创新理论的源头活水,是创新理论永葆生机的动力。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始终同人民在一起,为人民利益而奋斗,是我们党立党兴党强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站稳人民立场是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必须遵守的重要原则。回顾党的百余年奋斗历程,我们党始终深深植根于人民群众,密切关注人民的疾苦和期盼,时刻反映人民的意志和追求,不断创新和发展理论,形成满足人民需要的、与时俱进的理论创新成果。

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兴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重要标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关系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关系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藏着解决当代人类面临的难题的重要启示,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也可以为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发。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其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不仅是我们中国人思想和精神的内核,对解决人类问题也有重要价值。要把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提炼出来、展示出来,把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提炼出来、展示出来。”这一重要论述,为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为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提供了基本遵循和前进方向。

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要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话语背后是思想,揭示的是道理;叙事背后是事实,反映的是实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用中国理论阐释中国实践,用中国实践升华中国理论,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更加充分、更加鲜明地展现中国故事及其背后的思想力量和精神力量。”构建新的体系不是为体系而构建体系,而是为了更好地宣介中国主张、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从而引导国际社会形成正确的中国观。要达成这样的目标,就不能照搬西方的体系,也不能沿用过去的体系。过去对外话语体系不够完善、不够融通、不够亲和,国际传播的效果不尽如人意。因此,要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提升党的执政能力、确保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高度,立足中国实践、放眼世界潮流,深植中华文化、面向世界文明,不断提高塑造国家形象、影响国际舆论场、掌握国际话语权的能力和水平,塑造中国的文明大国形象、东方大国形象、负责任大国形象、社会主义大国形象。

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不是一域之役,也非一蹴而就,而是多方协同、久久为功的系统工程。面对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要从实践着手、从重点突破,更加切实、高效、有针对性地创新话语和叙事的方式方法,让国际社会对中国有更深入、更全面、更立体、更客观、更真实的了解和认知,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