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眠宗派家声远,汝南祖籍世泽长。”这副对联提到了东汉名臣袁安困雪的典故,道出了汝南袁氏的悠久历史。
袁安是汝南汝阳(今河南省周口市商水县)人,传承了祖父袁良的学问,习《孟氏易》,“为人严重有威,见敬于州里。”袁安曾做过县里的功曹,有一回,他奉命去州里办事,州里一个官员托他带一封信给县令。袁安说:“公事自有邮驿,私请则非功曹所持”,拒绝了那个官员的请求,由此可见他是一个公私分明的人。
后来,袁安到都城洛阳谋生,但求职无门,生活贫困。一年冬天,洛阳降下漫天大雪,城内被积雪覆盖,粮食短缺,许多百姓不得不把门前的积雪扫清,外出乞讨粮食。洛阳令上街巡视雪情时,发现袁安家门紧闭、积雪封路,以为袁安已经冻死,便派人清除积雪进入查看,只见袁安僵卧于床榻上,奄奄一息。洛阳令很是诧异,问他为何不出门乞食。袁安答道:“大雪人皆饿,不宜干人。”表示在这种情况下,大家都很困难,不能去麻烦别人。听闻此言,洛阳令感佩于他的道德操守,向朝廷举荐他为孝廉。
袁安宁愿忍受物质的匮乏,也不愿失去精神的尊严。后来,世人便以“卧雪清操”来赞美高士生活清贫仍坚持操守。袁安困雪的典故,常见于古人的诗文中,如陶渊明有《咏贫士七首》,其中第五首开头两句为“袁安困积雪,邈然不可干”。
袁安为官清正廉洁,面对东汉末年外戚专权的局面,勇于直言。他的品德与学问,深深影响了汝南袁氏的家风,并随着汝南袁氏的播迁而影响到更多的人。如袁安之子袁京也以通晓《孟氏易》而著称,他弃官后来到今江西宜春隐居,讲授儒家经典,由于当时宜春文风不盛,他的到来引起了轰动,宜春人慕其高节而称之为“高士”,他隐居的山称为“袁山”,宜春人的母亲河秀江又称“袁河”,可见他对当地历史文化的影响。
“卧雪清操尘不染,扬风惠政泽常新。”这副对联的上联同样说的是汝南袁氏袁安的故事,下联说的则是陈郡袁氏袁宏的故事。
东晋的袁宏是陈郡阳夏(今河南省周口市太康县)人,他年轻时家道中落,以行船帮人运送货物维持生计。一次,袁宏利用船装载货物的间隙,朗诵新创作的《咏史诗》。此时月朗风清,镇西将军谢尚正坐船赏月经过,听到有人高声朗诵诗文,情真意切,新颖别致,于是邀请袁宏前来一叙。两人相谈甚欢,结为挚友,谢尚推荐袁宏入朝为官。从此,袁宏声名鹊起。
太傅谢安十分赏识袁宏的才华,在袁宏赴任东阳太守时,特意在冶亭为他饯行。当时群贤云集,谢安久闻袁宏才思敏捷,便借机试探袁宏的应变能力,于是随手拿了一把折扇,打开扇了扇风,然后递给袁宏,表示姑且以此物赠行。既非盛夏何以送扇,袁宏思考片刻说:“辄当奉扬仁风,慰彼黎庶!”表达自己到任后会施仁政,扬仁风,造福百姓。
袁宏到任后,勤勉尽责,为政宽仁,深得民心。“扬仁风”的故事也因此被后人广为传颂。只有施仁政,才能扬仁风。这激励为官者,要时刻保持清廉之本、爱民之心、公正之道、勤勉之责,与百姓共扬仁风,共创和谐。(摘录自《中国纪检监察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