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是人生幸福生活的起点,也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基点。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家庭文明建设,不断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家庭落地生根,推动形成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在学习《习近平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论述摘编》后,习近平总书记在围绕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建设发表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内涵丰富,思想深刻,深深的感染了我。
家庭建设首先要“注重家庭”。习总书记指出”“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家庭是心灵的归宿,无论我们的社会如何变迁,家庭结构和家庭生活模式如何改变,家庭的本质都不会改变,我们的心里始终有亲情的羁绊。所以我们要顺应时代潮流的变化,注重强化家庭观念,维护家庭的稳定和谐,建立融洽的家庭关系,努力营造和谐幸福的家庭氛围。只有家庭和睦幸福了,社会才能文明和谐,千家万户都好,国家才能好,民族才能好。
家庭教育是人生的第一课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孩子们从牙牙学语起就开始接受家教,有什么样的家教,就有什么样的人”。家庭教育是孩子的第一课堂,决定着一个人能不能扣好人生的第一颗扣子,在为培养社会人才上面起着基础性作用。古有孟母三迁、岳母刺字等家庭教育的典故,还有像《三字经》、《弟子规》等有关家庭教育的国学经典,可见我们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家庭教育。在家庭中,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是对子女的示范教育,父母的价值观、人生态度、生活习惯等为子女判断是非、分辨对错提供了重要参照,并会影响子女的一生。可见,家庭教育是教育的起点,也是子女接受教育的第一课堂,关系着孩子的前途和未来。
家庭教育品德教育为首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家庭教育涉及很多方面,但最重要的是品德教育,是如何做人的教育”。青少年时期不仅是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更是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关键时期。良好的家庭教育,能够把美好的道德观念从小就传递给孩子,能让他们在人生“拔节孕穗期”树立正确的“三观”,引导他们有做人的气节和骨气,长大后成为对国家和人民有用的人。家庭教育在潜移默化、耳濡目染中,对人的一生发挥着独特而必要的基石性作用,奠定了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雏形。
家庭教育要注重传承红色家风。红色家风是老一辈革命家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培育的家庭价值理念和行为规范。我们党一贯重视家庭教育,要把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融入到家庭教育中,引导家人亲属为党和人民事业奋斗终身。新时代可以通过家庭教育,在建党100周年之际,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把对党忠诚的大德内化于心,父母通过实际行动为家庭成员作出榜样示范,教育引导子女自觉做党的理想信念和初心使命的接班人。
家风是影响社会风气的重要源头。积小流而成江河,积家风而成社风。家风正不正,不仅关系家族荣辱兴衰、家庭幸福与否,还直接关系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良好家风的培育,不仅能熏陶自身及家庭成员的思想、行为方式,还能带动他人养成良好品质,从而使文明的社会风尚源远流长。反之,家风不正,很容易造成老无所养、子女教育缺失、亲人情感淡漠等家庭问题,还会对社会风尚、社会文明产生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可见,重视家庭教育,重视家风培育,就是为形成良好社会风气打基础。只有家庭和睦,社会才会安定;只有家庭幸福,社会才会祥和;只有家庭文明,社会才会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