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洁文化是中国历代政治家、思想家和人民大众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关于反腐倡廉的思想、制度、实践及其所积累的经验。廉洁文化是企业改革发展的“精神指南”和“文化灯塔”,以润物无声成风化人的熏陶,使员工追求更加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廉洁自律的价值观念与行为方式,增强抵制腐败行为的自觉性,进而有效地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断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实现行稳致远。
廉洁是生命最清雅的底色
发布时间:2024-05-27     作者:

廉洁是生命最清雅的底色

曹益可

 

水以清为贵,人以廉为尊。

漫长的人生之路上,我们会饱经风雨,但永远不能失去本心;斑斓的人生画卷上,我们会涂满颜色,但永远不要丢失底色。人生是一场自我修行,“廉”虽不是唯一的必修课题,但应将廉洁作为生命最清雅的底色。

何谓廉洁?何谓清雅?

我会想到这样一幅生动的画面: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夜空寂静,皓月高悬。月光下,一朵娇嫩的荷花正伫立在泥塘中,含苞待放,虽天边还未有任何破晓的迹象,但这朵荷花依旧顽强地扎根。当东方的地平线上渐渐透出一派红光,霞正映荷塘;当湛蓝的天空万里无云,一轮红日放射出万道光芒,这朵映日芙蕖经历时光的磨砺,摒弃浓艳,正以高洁、坚韧的姿态绽放芳华。

荷花虽不如牡丹雍容华贵,不像梅花凌寒留香,但始终凭借自身的淡然素雅,以高洁的形象长久树立在中国人心中。

廉洁对于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意义。

廉洁既是古人笔下挥斥方遒的豪情。

在延续五千年的中华文明中,无数刚正不阿、廉洁自律的仁人志士,用人敬仰的行为谱写出一首首影响后世的廉洁诗篇。无论是屈原以“朕幼清以廉洁兮,身服义尔未沫”表达高尚情操;还是东汉杨震将清正廉洁、爱民如子作为毕生追求,以“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何谓无知”书写非凡气魄;还是北宋包拯拒收贿赂,死前在墓碑上刻下《诫廉家训》以诫后人。或是明朝名臣于谦在巡察时面对民众送来特产,以诗明迹:“绢帕蘑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又或是清朝郑板桥“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的为民情怀,“乌纱掷去不为官,囊橐萧萧两袖寒”的清廉追求。这些诗篇都化成不朽的精神,凝聚在一代代中国人的骨血之中,撑起民族奋斗不止的坚实脊梁。如今,我们岂能将这种如荷、如雪、如清风、如霁月的高尚情操轻易断送?

廉洁也是中国共产党人心中万古不变的承诺。

自建党至今,中国共产党人都以廉洁修身、以廉洁齐家、以廉洁从政、以廉洁用权,始终用实践践行“廉洁”之诺。

有在建国初期以身作则并立下“为人民服务”廉意基调的毛主席、周总理;有一生严格自律,艰苦朴素,坚守个人原则和规矩的任弼时;有坚持“管钱管物不能搞特殊”的陈云;有在克己奉公上“以身先之”的叶剑英;有严格管教子女、营造清廉家风的刘少奇;有为全家定下“公家的东西一分也不能沾”规矩的王进喜;有廉洁自律、绝不搞特殊化的焦裕禄;有核弹功勋却深藏功名,清廉一生的邓稼先.......

如此例子数不胜数,他们为党、为祖国、为人民利益鞠躬尽瘁,却在生活上没有任何要求,正确处理公与私、义与利。中国共产党人这种对道德的至高追求,都建立在对自身苛求的基础之上,源于对权力本质的深刻认识,更源于崇高的理想信念。在各自伟大或平凡的岗位上,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初心和使命,秉持着自身的人生信条和庄严承诺。

廉洁更是每个普通人毕生的追求。

提到廉洁,人们总想当然认为这是对于党员干部做事做人的要求,但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每个人作为社会的最小单位,只有坚守“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信念,将廉洁沉淀成自我的性格底色,坚持自身原则和底线,才无愧于自己初来世界时最洁净的内心。

做人要有荷的品行,在干事创业中成为铿锵之荷、热诚之荷、清雅之荷。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