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洁文化是中国历代政治家、思想家和人民大众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关于反腐倡廉的思想、制度、实践及其所积累的经验。廉洁文化是企业改革发展的“精神指南”和“文化灯塔”,以润物无声成风化人的熏陶,使员工追求更加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廉洁自律的价值观念与行为方式,增强抵制腐败行为的自觉性,进而有效地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断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实现行稳致远。
切莫被“毛毛细雨”湿透衣裳
发布时间:2024-10-15     作者:

近日,山东省多个地市的纪检监察机关公开通报了一批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典型案例。这些违纪案例的背后,是一些党员干部放松了思想之弦,忽视了蚁穴之害,导致在小事小节上层层失守。这也告诫广大党员干部,必须要从小处严起来,从细处抓起来,谨防“针尖大的窟窿漏过斗大的风”。

  “毛毛细雨湿衣裳,点点贪念毁名节”,相较于巨额贿金、高档礼品而言,一条香烟、几箱土特产、几张消费卡在一些党员干部看来似乎“不值一提”,殊不知,事物的发展总是由小到大、由量变到质变,就像“毛毛细雨”虽小,但若不及时撑伞遮挡,迟早也会淋湿衣裳。纵观很多落马干部的堕落史,都是没有抵御住“第一次的小诱惑”,进而“石被滴水穿,祸由贪念生”,违纪胆量由小变大,违纪行为由少到多,违纪金额由低到高,违纪程度从轻到重,直至深陷贪腐泥潭不能自拔,最终毁了自己前途,害了家人亲朋,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

  习近平总书记在《之江新语》中曾提到:“小事小节是一面镜子,能够反映人品,反映作风”。小事虽小,但也能折射出大问题,正所谓“小事关乎大德,小节连着大节”。很多腐败分子就是小事不注意,随着心理防线被突破,坚守多年的拒腐防变堤坝往往就在不经意间慢慢崩溃,最终“小洞不补,大洞吃苦”,从忽微之恙最终发展到无穷之祸。

  “堤溃蚁穴,气泄针芒”,小事小节看似细微,却关乎党风政风,关乎人心向背。党的历史上,许多革命先辈在小事小节上都能坚持原则,比如,从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时要求“不拿群众一个红薯、一针一线”,到朱德在延安时婉拒下属们打猎后送来的豹子皮,到焦裕禄不准孩子受到任何特殊照顾,再到廖俊波收到别人送的皮鞋后执意把购鞋款还给对方……许许多多的事例,反映出他们以党性立身,在小节上坚守,展现出崇高的精神境界。这也启示和教育我们,作为党员干部,必须要修好共产党人的“心学”,从“针尖”般的小事小节抓起来、严起来,自觉检修自身存在的“小窟窿”,不以“吃点喝点没什么”而放纵,不以“拿点要点不打紧”而妄为,时时守住清正之念,处处把牢廉洁之念,坚决摒弃“恶小为之、纤毫贪腐”的念头,不给歪风邪气留下入侵的空间,永葆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作者:赵欣  来源:大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