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制度规定 >> 安全管理

总计709份;点击20995次

  • 综合部:709份
// this.scrollBoxHeight = this.scrollBox.clientHeight; //类的调用方法,可多个
发布单位: 秦安公司      发布者:     时间:2020-11-17     点击:49次
危险源管理制度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公司危险源管理,辨识分析公司范围内的危险有害因素,采取科学、有效管控措施,确保员工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保障公司经营安全,结合公司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生产活动中危险源的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等管理。

第二章 危险源辨识

第三条 危险源的分类主要按照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及企业员工伤亡事故分类等。  

第四条 危险源的识别方法

(一)各部门按岗位辨识,并结合现场观察、查阅资料和记录等进行并报备综合部。

(二)综合部对辨识出的危险源按照风险评估标准进行确认并建立台账。

第三章 风险评估

第五条 风险评估方法采用“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

(一)判定标准

1、危险性指数大于320的,确定为A级;

2、危险性指数大于等于160但小于等于320的,确定为B级;

3、危险性指数大于等于70但小于等于159的,确定为C级;

4、危险性指数大于等于20但小于等于69的,确定为D级;

5、危险性指数小于20的,不列入等级。

(二)判定方法

作业危险性是下列三个因素的乘积:

1、发生危险事件的可能性L;

2、作业者在危险环境下的状况E;

3、事故的可能后果C;

4、危险指数D=L*E*C

(三)L、E、C、D分值表

表1  发生危险事件的可能性(L)

L

分值

完全预料到

10

相当可能

6

不经常,但可能

3

意外,很少可能

1

可以设想,但极少可能

0.5

极不可能

0.2

实际上不可能

0.1

 

 

表2  作业者在危险环境下的状况(E)

E

分值

连续处在危险环境中

10

每天在有危险的环境中工作

6

每周一次在危险环境中工作

3

每月一次在危险环境中工作

2

每年一次在危险环境中工作

1

极难出现在危险环境中工作

0.5

 

表3  事故的可能后果(C)

现象

可能后果

分值

大灾难

多人死亡

100

灾难

数人死亡

40

非常严重

一人死亡

15

严重

严重致残

7

重大

手足伤残

6

较大

受伤较重

3

引人注目

轻伤

1

 

 

 

 

表4  危险指数(D)

D

评价

危险源等级

>320

极危险

A

160-320

高度危险

B

70-159

很危险

C

20-69

可能危险

D

<20


不定级

 

第四章  风险控制

第六条 风险控制的原则

风险控制措施应首先考虑风险消除原则,然后再考虑风险降低措施,将使用个体防护措施作为最后手段。

第七条 A、B级危险源

(一)对评价出的A、B级危险源,按照分级管控的原则由公司安委会进行分析研究,制定整改方案,明确责任人和整改时限,综合部建立危险源管理台账。

(二)依据《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构成重大危险源的A、B级危险源,必须严格执行相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要求。

(三)A、B级危险源应强化过程管控,由公司领导每半年检查一次,综合部每月检查一次,部门负责人每周检查一次,相关人员每天检查一次。检查人员应认真填写检查记录,对于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和隐患,应采取防范措施并限期整改。

第八条 C级危险源

(一)对评价出的C级危险源,按照分级管控的原则由综合部牵头负责,明确责任人和整改时限,并建立危险源管理台账。

(二)从改善风险控制效果出发,可考虑制定目标、管理方案,并建立危险源管理台账。

(三)C级危险源综合部每月检查一次,部门负责人每周检查一次,相关人员每天检查一次。检查人员应认真填写检查记录,对于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和隐患,应采取防范措施并限期整改,同时每月将整改治理情况报送综合部。

第九条 D级危险源

(一)对评价出的D级危险源,按照分级管控的原则由责任部门负责,明确责任人和整改时限,建立危险源管理台账并及时报备综合部。

(二)从改善风险控制效果出发,可考虑制定目标、管理方案,并建立危险源管理台账。

(三)D级危险源由部门负责人每月检查一次,相关责任人每周检查一次,并认真填写检查记录,对于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和隐患,应采取防范措施并限期整改,同时每月将整改治理情况报送综合部。

第十条 危险源的更新

(一)公司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危险源的重新识别和风险评价工作。

(二)由于工作场所、作业条件、生产设备等因素发生变化时应及时对危险源进行更新。

第五章  附则

第十一条 本制度由综合部负责解释。

第十二条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