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廉政建设 >> 廉政活动

总计584份;点击15918次

  • 综合管理部:584份
// this.scrollBoxHeight = this.scrollBox.clientHeight; //类的调用方法,可多个
发布单位: 监理公司      发布者:     时间:2024-07-19     点击:9次
心莫贪 贪念一起坠深渊

 刘采成,男,1969年10月出生,1991年9月参加工作。曾任贵州省原遵义地区卫生局工作员;遵义市会计管理事业局工作员;遵义市财政局行政事业财务科科长、财政监督检查科科长;遵渝建材公司董事长、遵义机场有限责任公司监事长;遵义市新区开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监事长、总经理、董事长;遵义市新蒲新区管委会副主任;遵义金融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遵义院士工作中心副主任;遵义市中华职业教育社专职副主任。

  2023年2月,刘采成因涉嫌严重职务违法,接受遵义市监委监察调查。2023年7月,刘采成被开除公职,其涉嫌犯罪问题被移送检察机关依法审查起诉,所涉财物一并移送。

  刘采成大学时读的是会计专业,毕业后他长期从事会计工作,历经多个重要岗位锻炼,在组织的培养下一步步成长为正处级领导干部。然而,随着他手中权力越来越大,身边的商人老板和邀约的饭局也日渐增多,在金钱、物质利益的诱惑面前,他开始放松政治学习和党性锻炼,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严重扭曲,不知敬畏、不知收敛,踏上了疯狂敛财的不归路,最终因追逐“钱程”而自毁前程,令人唏嘘、发人深省。

  初尝甜头 误将权力当能力

  刚参加工作时的刘采成,思想积极向上,由于天天和钱打交道,他时刻提醒自己要小心谨慎,要依法依规办事,并且考取了会计师和注册会计师资格,得到组织重用。他曾自认为能够抵御住各种诱惑、立场较为坚定,没想到还是在围猎面前败下阵来。

  “在担任市财政局行财科科长后,手里有了一些权力,找我办事的单位和老板增多,各种饭局也越来越多,自己思想上也在悄然发生变化。”刘采成被留置后交代说,起初他坚决推辞别人送的土特产,然而,经过一段时间的思想斗争,随波逐流的心态左右了刘采成,他对社会上的一些不良习气丧失了是非标准、开始放松自我要求,从收受普通的土特产、礼物,到笑纳名贵烟酒……面对越来越多的红包和礼品,他的心态从开始的拒绝变成了坦然接受。

  尝到权力和地位带来的“甜头”,刘采成一发不可收拾,不再把闲暇时间用来学习提升自己,而是热衷于各种请托饭局,沉迷于灯红酒绿、推杯换盏的生活。到后来,别人请他吃饭都要讲关系、提前排队。在一次饭局上,老板王某很诚恳地说:“只要您需要,我一定当好您的经济后盾和服务员,随叫随到。”听了这些话,刘采成很是满足。

  “别人很难办到的事,我一个电话就可以搞定,很享受这种优越感。”从那时起,刘采成变得自视甚高、得意忘形,认为是自己有本事,能力强、本领大。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理想信念的丧失,让刘采成在一次次放纵中迷失了方向,在自我麻痹中跌入了欲望的深渊,一步一步突破底线、触碰高压线。

  心态失衡 萌生以权敛财心理

  2009年,刘采成被提拔为遵义市新区开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监事长,适逢新区大搞开发,他每天的工作涉及诸多工程项目和资金投入,也接触到更多的商人老板,看到老板们在生活中一掷千金而面不改色,他心里的天平开始失衡:“自己手中掌握着这么多项目,为什么却只能看着别人发财?”

  当时,刘采成的爱人刘某在一家保险公司做业务员,业绩不佳。刘采成便帮忙出主意,“推销保险,最关键的是人脉。”随即,他利用影响力及关系网,帮刘某拉关系、介绍在自己的管辖范围内售卖保险。

  “本来我没想过买什么保险,但碍于刘总极力推荐,反正钱也不多,就当是买个‘人情’。”刘采成原来的同事回忆,当时从公司干部职工到关联企业的老板,几乎都买了刘某推荐的保险,这使得刘某短时间便获得大量订单,从中获利16万余元。

  10多万元本已不算小数,但对于经常接触“大富大贵”的刘采成来说,这点钱远远不够,为了能够快速“致富”,他决定利用高息放贷来间接受贿,这种受贿方式他一度认为是极其隐蔽的“生意经”。

  2011年,刘采成在担任遵渝建材公司董事长期间,公司需要引进矿山开采合作伙伴,刘采成觉得这是个“赚钱”的良机,于是找到老板杨某某,承诺能够在获取合作经营权上提供帮助。待杨某某顺利中标后,刘采成多次在他面前诉苦,暗示自己工资不高、家中开销较大,想通过放贷收息的方式“找点钱”补贴家用,杨某某考虑到项目中标是刘采成一力促成的,便同意以支付利息的方式来向刘采成表示感谢。

  杨某某同意后,刘采成通过自筹以及向银行贷款的方式筹到282万元“借”给杨某某。为规避风险,刘采成以他人的名义与杨某某签订借款合同,以5年的借款期限,按月收取高额利息。

  后来,杨某某公司因经营不善,出现连续亏损,难以承受高额利息,便向刘采成提出,可否先还本金、暂缓付息,却遭到刘采成严词拒绝,并要求其一次性提前付完本金和利息。由于公司经营还要仰仗刘采成的关照,迫于无奈,杨某某最终一次性付完了余款。经查,2011年至2016年,刘采成通过向杨某某放贷收息的方式获利350余万元。

  热衷攀比、心态失衡让刘采成廉洁失守并走向腐化堕落。他被贪欲蒙住了眼睛,萌发出一夜暴富的心理,这种心理一步一步驱使他不择手段地敛财,以物欲的满足来补偿其心理的失衡,在追求“更高的待遇”“更好的生活”中迷失方向,在违法犯罪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身居幕后 让亲属充当“马前卒”

  办案人员发现,在刘采成受贿的关键节点,总有其亲属出现充当“马前卒”。

  2013年,刘采成担任新蒲新区管委会副主任,管理着大大小小上百个建设项目。看着手中如此之多的项目,他想借此发财的欲望愈加强烈,考虑到不便亲自出面,他找来自己的外甥向某某,让其作为自己的利益代言人。他让向某某负责找来商人老板承接自己管辖范围内的劳务分包、装修等工程项目,再利用职权向项目负责人打招呼,帮助商人老板顺利拿到工程,然后由向某某出面收受好处费。

  2014年,遵义市人民公园地下室及商铺工程招标,向某某便找到商人董某,说能够帮助其拿到这个项目。董某刚开始还不太相信,但没过多久,他便顺利拿到了公园地下室及商铺工程的劳务分包项目,自此,董某便与向某某开始了长期“合作”。2014年至2017年,刘采成利用职务便利,先后帮助董某承揽新区某还房农贸市场装修工程等多个项目,通过向某某收受董某“感谢费”200余万元。

  “向某某是我外甥,我对他很信任,他也很听我的安排。”刘采成交代,他通过向某某先后收受贿赂共计600余万元。

  除了自己的外甥,刘采成还将姐夫汤某某发展为“代言人”。对于这样的行为,他却是这样理解的:“读书的时候,姐姐一家对我照顾有加,家庭条件比较拮据,现在我有能力了,正好也能帮帮。”

  刘采成自以为的“帮”,实质上却是“害”。他妄图使用“障眼法”,隐身幕后,唆使亲属充当其索贿受贿的“马前卒”“代言人”,自己不方便说的话,就让亲属去说;自己不方便要的钱,就由亲属去要,这让亲属也跟着他在歧途上越走越远。

  “曲线”敛财看似有利可图,实则穷途末路。当办案人员将刘采成收受“感谢费”的证据摆在他面前时,他才真正体会到,再精明的贪腐手段也是纸里包不住火。他自认为手段高明,却落得亲属和自己同时被留置的下场。

  心存侥幸 对抗调查只是掩耳盗铃

  收受的巨额贿赂,既不能存入银行,又不敢放在家里,刘采成认为买卖房产既能够保值增值,还可以掩盖其受贿事实。但他打错了“如意算盘”,一切只不过是掩耳盗铃。

  刘采成被采取留置措施后,办案人员在其常住的房屋中没有发现存放大额现金的迹象,其本人银行账户也没有大额存款。随后,办案人员对其关系密切人员进行摸排,发现其家人银行账户中存有大量资金。

  “账户上的钱,除了工资收入,大多是我们家这些年买卖房产赚到的。”刚接受调查时,刘采成试图用卖房所得解释大量资金的来源。

  然而,办案人员进一步调查发现,刘采成及其近亲属名下仍有多处不动产,与收入严重不符。且其在遵义、贵阳等地还购置了一批不动产,登记在其外甥、姐夫等亲戚名下。

  “这本房产证,尽管登记在我名下,实际是刘采成的。”向某某等人向办案人员交代了刘采成通过他们隐瞒财产状况、订立攻守同盟的事实。

  其实,早在刘采成被留置之前,监察机关就先后两次对刘采成的有关房产、收入问题进行过函询,然而面对提醒,他心存侥幸、执迷不悟,不仅不如实报告,还弄虚作假,认为函询不过是“走走过场”。

  “函询我的时候,我也想过坦白,但最终还是心存侥幸。”刘采成反思道,当时因为有些担心,还召集涉案人员授意他们故意隐瞒事实真相。

  为了发财而工作,权力必将沦为牟利的工具,从而走上腐化堕落的不归路。刘采成在忏悔书中写道:“劝告那些还在领导岗位上的干部们,请你们一定要坚守信念,遵纪守法,廉洁奉公。请你们以我为鉴,千万要守住底线,一定要记住,手莫伸,伸手必被捉!”(通讯员 娄华)


办案者说 | 为官莫念“生意经”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李钦振

  领导干部要恪守清正廉洁的底线,决心从政就要耐得住清贫,千万不能有既想当官又想发财的想法。当个别领导干部妄想打点“擦边球”,顺带“捞好处”的时候,岂不知贪欲的闸门已经打开,“破窗”后果必然是坠入贪腐深渊,沦为腐败分子。

  刘采成就是这样的例子。刚参加工作时,因为天天与钱打交道,他总是经常警醒自己,给自己敲响遵规守纪的警钟。但当他有了地位、手中有了权力,别有用心的商人老板开始围拢过来,各种阿谀奉承、请吃请喝、贴心服务纷至沓来,已经放松了政治学习、放松了自我要求的刘采成如何招架得住?吃喝享乐中,他感觉“有钱真好”;有了地位有了权力,别人办不到的事情他一个电话就可以“搞定”、别人请他吃饭也要排队,他又感觉“当官真好”。慢慢地,既要当官,又要发财的邪念在他心中形成,整天想的是当更大的官,发更多的财,开始利用职权大肆敛财,堕入违法犯罪深渊。

  “刘采成小时候因为家境贫寒吃了生活的苦,还经常受到周围孩子的嘲笑,从那时起,他便立志要出人头地、大富大贵。步入仕途后逐渐变得贪婪,最终踏上自我毁灭的道路。”办案人员张军介绍说,2002年,刘采成到遵义市财政局担任行财科科长,那时的他比较收敛,只是热衷于吃吃喝喝。之后刘采成仕途顺利,7年后便担任遵义市新区开发投资有限公司监事长,随着手中管理的项目越来越多,他既想当官,又要发财的想法便越来越强烈。

  “刘采成很少直接收受贿赂,大都是通过自己的亲戚充当‘中间人’,受贿款基本上都以家人、亲戚的名义拿去投资、购买房产。”办案人员娄金华表示,刘采成被留置后,觉得自己名下的资金、资产并不多,因此到案初期他对办案人员提出的问题总是避重就轻,遇到关键问题时便声东击西,甚至闭口不谈。如果拿不到关键证据,案件查办就会陷入僵局,必须用证据还原事实真相,打消其错误认识,让其主动配合。

  专案组一方面进行深入细致的外围调查,另一方面则耐心地向刘采成讲政策、说道理,唤醒其初心。“我们收集了其外甥向某某和利益输送人之间不正当经济往来的客观证据,一步步瓦解了刘采成的心理防线,最终他交代了全部问题,使案件有了重要突破。”娄金华说。

  专案组在查办案件过程中发现,当地工程项目建设领域的腐败,相关涉案主体常常隐匿身份、花样翻新,常以家人、亲属为掩护,部分干部甚至上下勾结、内外联合作案。“除刘采成外,今年查办的典型案例很多是在工程项目领域出了问题。”遵义市纪委副书记、监委副主任徐先表示,工程项目领域腐败问题较为突出,尤其是一些党员干部与工程建设承包方沆瀣一气,形成利益交换关系,破坏市场公平竞争原则和正常营商环境,造成国有资产被侵吞、群众利益受损。遵义市以刘采成等人为反面典型,拍摄了警示教育片《权力的反噬》,并在11月组织召开全市领导干部警示教育大会,强化警示教育,督促涉案人员主动投案,有关单位以案为戒,自觉查摆问题,推动建章立制。

  针对刘采成等案件暴露出的国企“一把手”权力运行监督缺失等突出问题,遵义市纪委监委制定以案促改工作方案,对相关部门单位主要负责人进行约谈提醒,督促管好队伍,维护好国企领域的政治生态。在遵义市纪委监委指导下,涉案单位党组织扛起主体责任,注重标本兼治,综合施策,健全完善了工程项目管理相关制度,对招投标、标后管理、设计变更等方面进行了规范,强化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