粽香十里 端午感怀
端午一节,最是庄谨浪漫。因屈子诗骚,究竟天人,是士人入世最凄美的情怀。每一次回溯顾念,皆感概不及。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天中节等。本是上古先民创立用于拜祭龙祖、祈福辟邪的节日;因传说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五月五日跳汨罗江自尽,后来人们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说法。总的来说,端午节起源于上古先民择“飞龙在天”吉日拜祭龙祖、祈福辟邪,注入夏季时令“祛病防疫"风尚;把端午视为“恶月恶日”起于北方中原,附会纪念历史人物纪念内容。
各地现代形态的端午,与原初形态的端午相比,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异,其本意,经历过漫长的历史途程,在有些地方和有些人群中,端午节的各种习俗基本上退出了人们的意识和生活,深厚而多样的文化内涵已经被遗忘了,剩下的只有吃粽子,几乎变成了吃粽子节了。追寻节日的本意,认识其本原和性质,对于今人认识自身及其文化的来龙去脉,保护民族文化的根脉,当是至关重要的。关于端午节的本意和性质,端午节原本是一个“禳灾”或“逐疫”的节日,亦即一个公共卫生的节日。一句话说,端午是逐疫节,这就是它的根本意义,也就是唯一正确的解释。”生活的需要和时代的变迁,促使端午的内涵发生了或快或慢的递变,促使端午节及其礼俗发生或快或慢的递变的因素固多,除了生活的需要和时代的变迁的直接影响外,民众中流传的关于端午及其礼俗的口头传说也起着不可忽视的、或者说推波助澜的作用。端午及其礼俗的传说,主要是以某些与端午相关的同质的社会习俗为题材,并逐渐将其起源与某些历史人物及其功业联系起来,而创作、记述、渲染、传扬、流传下来的口头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口头作品,是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由不同地域的民众所创作的,因此呈现出文化多元性和多样性的特点。
我的印象里,端午节就是花花绿绿的,和自己的小伙伴们去炫耀自己的香包是常态化的事情。端午之前,大家都已经在开始为过节做准备了,香包是大人们该给我们准备的,而编制花手绳就是我们孩子的事情了,满大街花花绿绿的绳子和美丽的香包就是端午快来临的预兆了。好多天的努力也就是为了那一天戴着出门,大家都乐此不疲,毕竟在小孩子的眼中,好看才是最重要的。而实际上香包本身也就是一个载体,用它装香料,这种可以驱除的香料,有一种特别的韵味,不过我们从来没有自己制作过,都是从街头老奶奶的小摊上买的,所以觉得这种香料十分神秘。
从离开童年出门工作,端午节逐渐成了记忆。每年端午节来临之际,总是想起家乡的端午节,揪动着游子的心啊。